找到相关内容243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文以载道 声气相求——读巨赞《佛教与中国文学》

    思想性,要言之有物,哪怕是有些“头巾气”也在所不顾,正像《文心雕龙》那样的文学作品,开始也要讲一番道理。韩愈如是,朱熹如是,宗杲如是,印度的马鸣亦如是。就此而言,佛教和中国文学也是声气相求,只不过不仅...

    麻天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5668417.html
  • 现代人佛教的精神修养

    本。NEW YORK ,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,1976。   (9) “建宁府开善道谦禅师,本郡人。……后随妙喜(宗杲)庵居泉南,及喜领径山,师亦侍行。未几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2868524.html
  • 净士寻踪——梵争山古佛道场开山史说

    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社会意识,产生了“道学”(“理学”),强烈呼唤忠君报国,增强民族气节。北宋末年"忠君爱国"成为当时做人的最高标准,也成了佛教的“佛性”。当时作为禅宗领袖的宗杲(公元1089—...

    乔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04590701.html
  • 临济义玄禅学思想述评

    慧宗杲也十分重视参究“无”字。在宗杲看来,若参透了“狗子还有佛性也无”的公案,就可以悟得生死解脱的法门了。“无”的含义中包括了对知解的破除。他认为,“知”乃是“众祸之门”。   (三)在接引学人的...

    李肖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0995059.html
  • 从明中叶中国佛教的突然衰微看建文帝亡命闽东的现实可能性

    即绝,赖道膺一脉,曹洞得以绵延。道膺六传到道楷,其下有子淳,子淳以下有清了、正觉(即宏智)。与临济宗以下宗杲同时。此宗虽然在宋初曾兴盛一时,后却逐渐衰微,到宋中叶,法脉几绝。云门宗在五代勃兴,到了宋代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340796387.html
  • 禅门悟道因缘十二种

    便彻悟了(见《五灯会元》卷十六),这是因参究公案而得道的典型例子。又如大慧宗杲参学于克勤禅师,克勤禅师则举僧问云门“如何是诸佛出身处”公案以示众,宗杲一闻此公案便“前后际断”。后来,宗杲居择木堂,因听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23073735237.html
  • 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——以礼、孝、忠为个案的考察——以礼、孝、忠为个案的考察

    诏示他和君王的关系,显示其禅门宗风中“忠”的成份。  禅宗中的忠观,还通过君僧关系体现出来。世法中有君臣关系,禅法中,许多禅僧也对皇上自称为“臣”,为臣僧。宗杲就自称臣僧,“从上诸圣既如是示现,今日...

    董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4040764.html
  • 浙江佛教及其历史特点

    灌顶、知礼之于天台,道宣之于南山律,澄观之于华严,玄觉、慧忠之于南禅,良价之于曹洞,文偃之于云门,文益、延寿之于法眼,宗杲之于临济,等等,皆其荦荦大者,在佛教史上影响殊深;各宗派之多元发展,和谐互动,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4041411.html
  • 禅学与哲学

    》卷19《宗杲》:“僧问:‘古镜未磨时如何?’师曰:‘火不待日而热。’曰:‘磨后如何?’师曰:‘风不待月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4346376.html
  • 禅宗诗歌的终极关怀

    在绝对意义上先于垢净对立的清净,故万事万物只要如其本然就意味着本来清净。不管古镜磨与未磨,它的光亮都永远存在。磨与未磨,均不改本心的清净。 《五灯》卷19《宗杲》:“僧问:‘古镜未磨时如何?’师曰: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2946902.html